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
:::* 瀏覽位置:首頁 > 經驗感言
  • 字級選擇
  • 大
  • 中
  • 小

經驗感言


有愛無礙--職訓員_游錦堂

  • 發佈日期:2023-01-30
  • 照片說明文字筆者自民國91年5月加入「友好」大家庭,擔任職訓教師至今,教育生涯也即將邁向二十個年頭,當中的滋味是五味雜陳令人難忘,由於之前的工作經驗皆為電腦補教業與現今服務身心障礙者社福機構或承攬政府的職業訓練性質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為商業行為,強調經營管理、市佔率、追求利潤最大化;後者乃為非營利性組織(簡稱:NPO),經費來源一部份是政府的標案補助,有更多的是社會善心人士對於機構成立的理念而自發性捐款,乃至於到現今不少社福單位轉形成「社會企業」,暨可解決社會問題又可以提升社會公益形象,善盡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CSR),就是企業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不光只是替企業賺錢而已,更還要對社會、環境的永續發展有所貢獻。

    擔任職業訓練員期間,除了本身的教育服務熱忱外,更需不斷在專業技能與政府舉辦的研討或相關訓練課程不斷的精進與更新資訊,尤其是社服單位第一線的人員,瞭解與認識身心障礙朋友的需求(就學、就醫與就業)、障別特質及勞動狀況,唯有瞭解與同理,才能為每個人找出最符合職訓服務使用者的需求,也就是站在第一線的職訓老師與職業重建體系專業人員必學的第一課。

    幫助身心障礙者回歸社區生活發揮更大價值

    不論如何,相同的是對於教學工作的熱忱與學員給予的「教學相長」雙向回饋,印象深刻,從身心障礙者學員的身上看到對於生命價值的體現與不同故事,有喜有悲,他們是說書的人,展現無比的韌性與求知的渴望。

    「友好」是領航者同時也扮演舵手角色,雖有乘風破浪驚險刺激過程,也經歷了風平浪靜美好的年代,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使身心障礙者有公平機會與多元管道進行社會參與,幫助身心障礙者回歸社區生活與職場發揮更大的自我實現的價值。

    「教學相長」,讓我的人生有不一樣的意義
    以上與大家分享在「友好」從事職訓教師工作多年來的感想,我認為在社福機構裡提供的是身心障礙者受教權,培養獨立自主,案主自決的能力,提供的不止是資訊科技與減少數位落差的同時,不僅僅是"助人",而是「當有榮幸聆聽並嘗試理解、回應每一位身心障礙者如何面對逆境中自我成長與心路歷程的故事,也更讓我們有機會思索到底自己可以磨練成一個怎樣的幫助別人,並看見這世界原來有這麼多不同的樣貌、價值。」
  • 分享
    • 相關圖片:
      • 有愛無礙--職訓員_游錦堂.jpg有愛無礙--職訓員_游錦...
*回上一頁 *到最上面